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三月起,蚌埠市总工会在微信公众号开设“党史上的工运记忆”专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学出特色、学出亮点、学出深度。
一切为了前线——蚌埠工人支援渡江战役侧记(下)
被誉为“支前劲旅”的码头工会,承担着大部军需物资的转运任务。从一九四九年三月一日起,码头工会所属七个分会,共动员了四千九百多工人,冒着敌机的轰炸和扫射,不分昼夜地奔波在车站、码头,往返于淮河南北,用肩扛、车拉、船装,突击抢运军粮和枪枝弹药,仅在十几天内就转运各种物资四千八百多万斤,同时抢修了两个码头,一座开会讲台;运输分会共组织了一千七百多工人投入支前,他们在完成从固镇运送五十万斤粮食到蚌埠的任务后,立即又接受从蚌埠到浦口,蚌埠到淮南,长途运送二百多万斤军用物资的任务。他们动员大、小板车上千辆,在泥泞的道路上长途跋涉,冲破险阻,日夜兼程地把物资按时送到目的地。宝兴、信丰面粉厂工人积极支前,半月装卸粮食八百吨。为了把支前任务完成的更好,他们还召开工人代表会,讨论制订出支前立功条例。在被敌人破坏的津浦和淮南两铁道线上,具有“二七”光荣革命传统的蚌埠铁路工人组成了铁路工程抢修大队,不顾敌机狂轰滥炸的危险,克服了材料设备不足的困难,顽强奋战三十余天,终于完成多座铁路桥,二百多里铁路的修复工程。他们还随军南进,对津浦线蚌埠南段一百多里的铁路和桥梁进行了抢修。
在支援渡江战役的热潮中,蚌埠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迸发出了巨大的革命热情,全市各工厂企业都加紧恢复和发展生产,争先为支前贡献力量。
自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日蚌埠解放到四月中旬,蚌埠各级工会组织和职工群众在积极协助政府进行接管工作的同时,为支援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献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参加支前的工人有八千二百余人,共搬运军需物资计八万三千九百余吨,出动大小板车一千七百三十九辆,加工军粮二百四十余万斤,架桥梁六座,修复公路一百九十公里、铁路一百二十公里。此外,宝兴面粉公司修理厂工人还为解放军修理和装配了近千枝步枪及部分大炮,有力地支援了渡江作战。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我第二、三野战军的百万雄师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天堑,彻底摧毁了敌人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二十三日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中外反动派“划江而治”的阴谋随之破产。
同年五月中旬,我军解放武汉三镇。渡江战役至此胜利结束。在中共蚌埠市委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工会开展了评选支前功臣模范的活动,共评选出六百多名拥军支前模范和功臣。如民工崔大嫂,曾一夜往返淮河南北八趟,抢运物资;在从固镇至蚌埠的运输途中,她奋不顾身抢救被敌机炸伤的同伴。码头工人唐长安,见汽油桶从船上滚入河中,立即不顾寒冷,脱了衣服下河打捞。平车工人王玉田,曾先后三次动员二十九名工人长途支前。在他第二次外出支前时,家中不慎失火,损失很大。但在第三次支前任务下达时,他坚决克服困难,又亲自出发并动员八名工人一道投入支前。崔大嫂、唐长安和王玉田三人,分别被评为“一等支前模范”,光荣出席了市庆功大会。华东支前司令部对架浮桥的支前船只船民发给“淮河船桥光荣复员证”和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
图为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章
蚌埠工人万众一心,支援前线,为夺取渡江战役的辉煌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为此受到了市委和解放军指战员的高度评价和赞誉。
-END-